附近学生兼职快餐联系方式_51pc·mc品茶官网ios,200快餐,全国品茶联系方式

点击关闭
  • "扫描二维码,关注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破解我国玻璃行业良性发展的道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1-14 来源: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 浏览次数:1164
核心提示: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行业发展现状及成效  近年来是我国玻璃工业发展较快的时期。平板玻璃总产量从2005年的4.2亿重量箱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ㄒ唬┬幸捣⒄瓜肿醇俺尚?/p>

  近年来是我国玻璃工业发展较快的时期。平板玻璃总产量从2005年的4.2亿重量箱增长到2011年的7.85亿重量箱,年均增长13%以上;连续22年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产量60%以上;加工玻璃年均增长率也在20%~30%;浮法玻璃比例由2005年73%增至2011年89%;浮法单线平均规模由417t/d增至552t/d;平板玻璃加工率由25%增至40%,已形成品种繁多、种类齐全的深加工玻璃体系。

  先后开发了超?。?.55mm~1.3mm)、超厚(15mm~25mm)、在线阳光膜玻璃、Low-E玻璃、TCO玻璃,以及自洁、本体着色、微晶、防火、超白太阳能、TFT-LCD玻璃基板等新品种。并实现了余热发电、烟气治理、全氧燃烧等技术推广应用,“十一五”期间玻璃行业主要发展变化体现在:

  1.产量及效益显著增长

  平板玻璃总量从2005年的4.2亿重量箱增长至2010年的6.6亿重量箱,年均增长率13%。

  深加工玻璃发展迅速,特别是安全玻璃和节能玻璃平均增长率近30%,目前我国钢化、夹层、中空三种技术玻璃产量超过5亿平方米;2010年,我国建筑玻璃和技术玻璃总资产达1980.26亿元;规模以上平板玻璃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85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0余亿元。

  2.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浮法玻璃比重从2005年81%上升到2010年87%。

  其中优质浮法比重由23%上升到35%;日均熔化能力由461t/d上升到542t/d;玻璃深加工率从25%上升到36%;2010年,行业前10家企业浮法玻璃产能占全国浮法玻璃总产能的57%。

  3.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余热发电、烟气治理、富氧燃烧等技术推广应用;有近1/3浮法玻璃生产线安装了余热发电设施,总装机近240兆瓦;“十一五”期间,平板玻璃单位能耗年均降低4.9%,SO2排放量年均减少4%;累计淘汰落后玻璃产能6000余万重量箱。

  4.技术装备加快发展

  “中国洛阳浮法”工艺技术及成套装备进一步优化升级,最大规模达1000t/d~1200t/d,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缩?。?.5mm钠钙硅平板显示玻璃(TN/STN)稳定生产;光伏玻璃、无碱屏显基板玻璃(TFT-LCD)、离线和在线低辐射镀膜玻璃(Low-E玻璃)、高硼硅玻璃等新产品关键技术和装备取得突破;全氧燃烧技术具备工程应用条件;合计向海外出口及总包近30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的技术装备。

  但从总体看,行业发展模式仍是粗放型的。一是存在着不依据资源禀赋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远超市场需求盲目求大求快,存有结构性产能过剩;二是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深加工不足;三是部分环节关键工艺和装备水平偏低,制约着新品种、新材料开发和质量提升;四是节能减排技术亟待提高,CO2、SO2、NOX减排压力依然较大。

  5.产能分布和企业布局发生较大变化

  近年来,由于资源、能源以及市场等制约因素增强,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总体竞争力,一些强势企业在贴近消费市场和靠近原燃材料供应地建设新线。近些年,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及西南地区发展迅速(见图1、图2)。

  (二)目前市场状况及行业发展趋势

  玻璃行业属原材料工业,受国家宏观经济影响较大。近年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房地产、汽车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极大地拉动了玻璃产品的需求,加快了玻璃工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平板玻璃产能增长迅速。特别是4万亿“扩需”拉动和“救市”政策出台,使得2009年已出现下滑的市场起死回生,且异?;鸨?,致使2009至2011年平板玻璃产能连续大幅上升,3年新增84条浮法生产线,共计3.2亿重量箱产能。

  我国的玻璃下游市场主要由建筑业、汽车行业和出口等组成,分别占玻璃消费总量的75%、10%和5%。进入2011年以后,随着新增产能的连续释放,以及市场趋缓,房地产萎缩和国家抽紧银根等多重压力,平板玻璃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企业库存增加,价格大幅下降,多数企业出现亏损或面临亏损。2011年平板玻璃累计产销售率只有95.41%,是2000年以来最低水平;平板玻璃出厂价格持续下降,2011年12月份全国平板玻璃平均出厂价格67.93元/重量箱,普通浮法玻璃只有63.87元/重量箱,至2012年上半年已不足60元/重量箱。目前市场情况和价位是历史上少有的。与此同时,重油、天然气、煤和纯缄等原燃材料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在产品价格下降和原燃材料价格上涨双重挤压下,2011年平板玻璃制造业实现利润仅23.08亿元,同比下降73.37%;今年1至5月份全行业亏损3.5亿元,同比下降113.48%,目前已有60余条生产线采取了限产措施,有53条生产线提前冷修或停产。平板玻璃总产能达11.8亿重量箱,产能利用率不足60%。

  上市公司表现也印证了目前玻璃市场的状况。2011年以来,受地产板块不景气和玻璃产量增长影响,玻璃价格一路下跌,行业整体陷入不景气。年报显示,17支玻璃股票2011年净利润同比下滑27%,2012年一季度玻璃板块净利润同比下滑66%,呈增速下跌趋势;只有那些在新兴产业领域有所作为的个股表现值得评价,而那些仍然固守在传统玻璃领域的个股则是只见量增,不见效益。预计这种市场的分化趋势仍将持续。

  对目前玻璃市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低迷,原燃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导致企业面临较大压力。我们暂时无法预计行业在整体低盈利状态徘徊的时间长度和复苏的力度,但可以肯定的是,与2009年的强劲恢复完全不同,不是依靠需求的强劲回升,而是依靠供过于求背景下行业结构调整后达到的供需再平衡,这就决定了调整需要的时间可能相对较长。

  在当前浮法玻璃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不能再走规模扩张的老路。我国平板玻璃总量已经很大,约占世界总量的60%,但价值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企业发展应由规模扩张转向品种质量,改变片面追求规模、数量的粗放发展模式,积极寻求行业发展的新亮点。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与问题

 ?。ㄒ唬┓⒄刮扌蚝筒芄N侍?/strong>

  平板玻璃行业突出的特点:一是玻璃属资源、能源消耗产业;二是生产连续性强,自我调节能力差,产能不易控制,易造成产销不平衡和明显的周期性波动。

  我国玻璃行业周期性波动一般3至4年为一个周期,往往是在好的形势下,一些企业忙于投资扩张,随后将陷入低谷。新世纪以来已经历了三个周期,2009年至今是第四个周期。

  根据经济学家对产能过剩理论的研究,判断某一行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一般依据生产能力超出市场需求能力的比例和生产能力利用率这两个指标,当数值超过25%和低于75%即可认定存在产能过剩。

  就玻璃行业来说,按照2011年产量7.85亿重量箱、产销率95.4%、产能11.8亿重量箱计算,生产能力超出市场需求已达36.5%,产能利用率不足60%。因此,目前玻璃行业存在严重产能过剩。

  玻璃行业产能过剩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存量较大,二是落后产能退出对总产能的减少影响有限,新产能的增加远远超过淘汰的产能,三是产业布局不合理以及产品质量水平低形成的结构性过剩。这些因素也决定了玻璃行业治理产能过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行业产能过剩造成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对就业及社会稳定、金融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不及早治理,将会破坏产业健康发展,导致通货紧缩,加大总量经济波动的风险,妨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降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决不能简单低估产能过剩的风险与压力。

  当然,产能过剩是把“双刃剑”,除造成负面影响外,由于其创造了一个相对紧张的市场竞争环境,促使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改进管理、调整结构,形成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创新,产业的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因此,玻璃行业的产能过剩也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

 ?。ǘ┎分柿亢徒峁狗矫娲嬖诓罹?/strong>

  虽然我国浮法玻璃质量从整体上有很大进步,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微缺陷较多,我国平板玻璃微缺陷平均数量为30m2左右,而国外先进生产线一般控制在3m2以下;二是光学变型入射角偏低,平均水平比国外先进生产线低5°以上;三是普遍存有影响玻璃深加工的缺陷,如气泡、夹杂物、硌伤、表面裂纹、雾班和渗锡等,其中,夹杂物和气泡占全部缺陷的80%以上,造成我国浮法玻璃可用于深加工的比例较低;四是稳定性差,产品质量不能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从产品结构看,目前普通浮法玻璃过剩,但同时存在结构性缺口,一些电子玻璃、汽车玻璃、高档建筑玻璃等还需进口;优质浮法比率偏低,仅为三成;玻璃深加工率仅为40%,而世界平均水平约55%,发达国家达65%~85%。加工后的增值率我国仅为原片的2.5倍,发达国家为5倍。因此在加工数量和加工深度上均有较大差距。

  (三)产业集中度及国际化程度偏低

  我国玻璃行业虽然总量居世界第一,但生产过度分散。浮法玻璃企业就有60多家,平均规模只有600余万重量箱,前10家的集中度仅为60%。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排头兵企业。行业仍然呈分散竞争状态,抗御风险能力弱。我国玻璃行业除部分产品出口及对外设计、总包以外,还没有像大跨国公司那样真正走向国际,到国外投资的大型跨国企业,行业的国际化程度偏低。

  (四)节能减排存有差距

  我国浮法玻璃能耗为7500KJ/kg~5600KJ/kg,如按照同等质量和相同规模熔窑相比较,差距更为明显,约偏高20%左右。如按照创造单位价值能耗计算差距更大。

  平板玻璃行业是我国重点工业污染控制行业之一。中低水平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以煤焦油、石油焦粉为燃料,大气污染排放问题较为严重。当前只有部分浮法线采取了治理措施,多数没有治理。在未经治理情况下SO2、NOX排放浓度均在2000mg/NM3以上,高出标准3至4倍。

  我国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排放标准仍明显低于国际先进标准。我国于2011年10月1日开始执行的《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3-2011)加大了SOx和NOx排放的限制,是迄今为止玻璃行业最为严格的环保标准。然而,与国际先进标准相比,仍有许多改进的空间,需要按照进一步降低粉尘、SOx和NOx排放,增加NH3、CO、重金属的排放要求。

  (五)企业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缺乏具有驱动力的技术创新机制和能力

  科技对玻璃工业经济效益贡献率较低,新产品率低;浮法玻璃基础理论研究不够系统;一些科研成果不能有效转化为生产力;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由于企业分散,开发的技术成果难以得到广泛应用;对引进的技术和设备,消化吸收不够,更缺乏二次创新。

  当前极需抓住有利时机,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逐步缩小我国浮法玻璃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目前国际上,大型跨国玻璃公司的科研经费投入均占有较高比例。如皮尔金顿公司的研发经费占总销售额的1.2%;旭硝子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2.1%;美国PPG公司长期以来销售收入的4%左右用于科研开发,英国皮尔金顿公司有一支力量强大的科研开发队伍,圣戈班集团喊出了“科研、创新”的口号,德国玻璃界产、学、研相结合一直位于世界前列。

  破解行业良性发展道路

 ?。ㄒ唬┓⒄够龊吞粽?/strong>

  从“十二五”开始,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市场需求将稳步增长,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目前我国正处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中期阶段,城镇化率仅有45%左右,按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来计算,20年后我国的城镇化率也仅相当于国际平均水平。而城镇化率的提高意味着建筑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增长;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既要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又要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国家关于“节能减排”、“扩大内需”以及“经济战略调整”等产业政策导向和新型朝阳产业发展等均为玻璃工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平板玻璃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不仅在房屋建设、交通运输等传统领域不可或缺,还是现代电子信息、太阳能利用等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关键材料。全国房屋建设年均竣工面积将在30亿m2左右;汽车、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等相关产业将保持快速发展;太阳能利用、信息网络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建筑节能进程的推进和建筑品质提高,将是我国未来玻璃市场新的增长点。

  二是进入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2009年高水平基础上增速仍将放缓;国家继续对房地产实施调控,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住房建设对玻璃的拉动作用将有所减弱;从供给看,目前市场供大于求,同时还有52条“冷修和停产”生产线及多条在建生产线,存有潜在“产能释放”的危险;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对能源需求的增加,土地、资源、能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已是必然趋势;在国内市场,普通平板玻璃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同时国内市场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三是建筑市场和居民生活对玻璃质量、品种和功能提出更高需求。

  当前绿色化、功能复合化是产品需求发展方向。加工产品在最终用途市场逐步取代玻璃原片的趋势将更加明朗。节能、智能控制、安全、隔音、装饰、防火、自洁净等复合功能产品的需求将呈现快速上升趋势。

  四是国家对节能、环保和低碳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标准的出台,我们将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压力,国家不断加大对高能耗产业和过剩产业的限制,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率、开发可再生能源、建设生态产业和生态社会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是出口政策及国际经济环境调整,将加大企业竞争压力。2010年6月22日国家进一步调整平板玻璃出口退税率,由5%调至0,将加大平板玻璃出口企业压力;近年来各国贸易?;ちΧ炔欢霞哟?,新兴经济体崛起,市场竞争加剧。我国产品面临更多的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以及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

 ?。ǘ┐胧┖投圆?/strong>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对玻璃工业来说,应以“调控总量、优化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强化“节能减排,推进低碳发展”为重点;以促进“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动力和契机,全面提升行业的技术水平及核心竞争力,促进玻璃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1.标本兼治,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为规范平板玻璃行业投资行为、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国家曾先后出台多个“文件”:

  ——2006年,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六部委《印发关于促进平板玻璃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提出“十一五”平板玻璃总产能控制在5.5亿重量箱的要求。

  ——2007年,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做好淘汰落后平板玻璃生产能力有关工作的通知》及公告〔2007〕第52号《平板玻璃行业准入条件》,从生产量布局、工艺与装备水平品种质量能耗与环保、安全与社会责任等方面对新上项目提出要求,以提高进入门槛。

  ——2008年中玻协发〔2008〕26号“关于认真执行平板玻璃行业调控政策的通知”,防止“两高”行业增长过快,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2009年国务院国发〔2009〕38号《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中重点提到包括平板玻璃在内的六个行业坚决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9条对策措施;对在建项目和未开工项目进行清理,对所有拟建的玻璃项目各地方一律不得备案,制定三年内彻底淘汰平拉法(含格法)落后平板玻璃产能时间表。

  2009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平板玻璃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凡是不符合《平板玻璃行业准入条件》的违规违法项目一律停止建设,同时要求各地抓紧对现有在建和未开工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坚决停止违法违规项目建设,清理期间一律不得核准(备案)新的扩能建设项目。

  2010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要求2012年底前淘汰平拉工艺平板玻璃生产线(含格法)等落后平板玻璃产能。

  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抑制平板玻璃产能过快增长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延续玻璃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政策的持续性与执行性。

  上述相关政策和措施,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玻璃行业“发展无序、产能过剩”问题也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行业的发展方式没有得到切实转变,行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靠增加投资、扩张规模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发展路径窄;二是由于一些企业对市场需求的过高预期,对资本逐利的过度追求,对自身市场竞争力的过高评价,对资源、能源和环境刚性约束行业发展的严峻形势缺乏足够认识;三是企业分散,行业集中度差;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新技术、新产品的足够储备,造成产品“同质化”;四是平板玻璃项目,多年来一直执行地方“备案制”,一些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和吸引投资,没有严格执行38号文件和相关产业政策,在总量上造成“失控”。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Copyright 2007-2025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7132号-1
电话:010-57159706 传真:010-88372048 联系我们:glass@gl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