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学生兼职快餐联系方式_51pc·mc品茶官网ios,200快餐,全国品茶联系方式

点击关闭
  • "扫描二维码,关注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让“一带一路”国家品尝到中国优势产能的“味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04 来源:新华网、人民网 浏览次数:1745
核心提示: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年,更是国际产能合作的布局之年。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年,更是国际产能合作的布局之年。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从日前由中国发展网主办的首届中国新常态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了解到,2015年,在“一带一路”引领下,我国启动了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在2016年,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将形成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国际产业体系重构的新动力。
 
     “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大力开展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在首届中国新常态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推进国际产能与设备制造合作,是在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及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这样一个大环境下的一项重要举措。
   
      国际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的抓手
 
       “一带一路”是我国当今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发展的总纲领。
 
      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司经济发展处处长郭旭杰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国际产能合作是促进我们与沿线国家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大有可为的重点领域。“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这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机遇。近些年来,我国的发展在产业上形成了很多优势产能,在电力、化工、工程机械、铁路、建材等重点领域与沿线国家有着巨大的合作对接空间,深化与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既契合了沿线国家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诉求,同时也可以带动我国重大装备“走出去”,把优势产能转出去,推动产业合作和“一带一路”等基建互联,推进产业合作向研发、品牌等高端领域延伸。
 
      郭旭杰表示,国际产能合作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一带一路”工作已经从做好顶层、中层设计转入到全面具体推进实施阶段。今后,将以建机制、打基础、筑平台、出实效为主线,采取更多务实的举措,来推进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包括产能合作在内多领域的务实合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强调说,不能把国际产能合作简单地理解为是把中国的产能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这是一种片面的说法。国际产能合作是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向的贸易、双向的投资来推进合作,更多的是在产能合作所在国就地生产原材料和组装装备,以带动合作方的经济发展。不能忽视的是,中国现在仍然是全球最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国,中国目前每年要吸引上千亿美元外资流入,这些资本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他们选择到中国来进行投资,同样也是有发展机会的。
    
      通过产能合作找到新的增长点和增长空间
 
      在“一带一路”这个平台上,要把国际的区域经济合作和国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有机结合起来,这个过程中通过国际间的产能合作能够找到新的增长点和新的增长空间。
 
      张建平解释说,中国引领的国际产能合作,是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合作观的体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尤其要注重文化理念和语言环境差异。比如,“一带一路”是一种倡议,而不是一种战略。从字面上来理解,“倡议”这个词远比“战略”更容易被别人所接受。2015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外交部、商务部等部门对“一带一路”英文译法进行了规范,英文用的就是“倡议(initiative)”而不是“战略(strategy)”,只有用“倡议”这个词才能突出共商共建共享的深刻内涵。中巴经济走廊和中印缅孟的经济走廊,在过去就已经有非常好的区域合作和次区域合作的机制。而在“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出台前,中国—东盟自贸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就已经开始推进了。在这些沿线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和长久动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胡正塬博士则风趣地指出,国际产能合作中要有中国味道。在胡正塬看来,《中国制造2025》的愿景,归根到底是产能发生了本质变化,德国精密制造、美国物联网、日本产能增效,中国靠什么?我们有着深厚的文化,这种文化一定要渗透到产能中的每一个地方,也就是说只有文化融入到僵硬的物质产能中,我国的产能才能随着和平鸽走向世界。产能是有时空性的,当然它一定是优质产能,优质产能也有相对性,但是核心是中国的味道。
 
      近年来,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引导高端制造业回流,夹层之间的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压力。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欧洲研究部副部长刘华芹表示,在转型压力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这一轮“走出去”将肩负着重整产业链和重塑品牌的重任。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产能合作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优势产能制造装备“走出去”,一方面是高端产能合作既要“走出去”也要高端“吸进来”,这样才能深化产业、国家合作,推动产业升级。根据国际投资经验,在制造业中,“一带一路”框架中的国际产能合作应该是全产业链,包括服务外包和金融服务等,是这种联手共同“走出去”的一种新模式和新平台。刘华芹也提醒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也有一定的投资风险,建议企业“走出去”时要做全面分析和具体深入的研究,制订出较好的方案把风险规避降到最低程度。此外,政府主管部门也要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前期的信息法律咨询和后期的风险保障,这样才能让企业走得好、走得远。
 
      据了解,我国政府专门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设立了丝路基金,丝路基金全面运行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首期100亿美元的中拉产能合作基金已经投出首个项目,首期100亿美元的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启动,中哈、中欧、中法、中巴等多支产能合作基金也正在组建中。
    
      区域布局协同联动会带来良好的综合效应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带动一个区域的经济开发和发展,也相应带动了国内产业的合理转移和替代,让国内的区域经济布局也趋于更加合理。在这一点上,内蒙古自治区宣传部副部长、内蒙古经济学会会长张太平有很深的体会。
 
      “只有国内经济充满了活力,才能够有效地带动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张太平分析认为,有鉴于此,国家应该在相关政策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在实施上予以积极推进。在产业政策上应该系统地研究,考虑到开放开发,对外联动的推进。结合我国实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就应该将大城市的某些自由贸易区功能延伸到经济带、经济轴线上做合理布局和调整,让某些自由贸易区功能分别部署在沿线的大城市,由沿边的点状开发变成链状开发,如此才能带动经济带的建设。
 
      在张太平看来,如果没有深化研究“一带一路”,按照传统模式仅仅靠沿边陆路口岸很小的力量是很难支撑经济的带动和龙头作用。举例说,内蒙古就属于西部地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中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如果要推动区域间的协同联动,首先在战略布局上高度重视北线。把国内的几条线协调联动,才能提供更加有效的成果,也有利于降低“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在产业政策上,应该研究好国内区域之间的产能合作怎么协作,国际之间的产能合作怎么推进,根据国别不同情况做出良好的谋划,并与国内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比如,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过去就有很好的互补性,在大中型能源和矿产资源以及战略储备方面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国内某些优势产业也完全符合蒙古、俄罗斯的经济发展调整需求,通过开放政策,可以暂时回避中亚个别国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中国建材“走出去”办公室主任丁立中谈到,“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是互联互通,而这对建材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商机,中国建材行业装备“走出去”的主要路径是“投资+装备+综合服务”。从国际产能合作来看,以中国建材产业园为依托,已经形成从产品生产到深加工再到工程应用的上下产业链密切配合的全要素生态系统。
 
      丁立中建议,目前的建材企业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居多,单打独斗的年代已经过去了,这些建材企业只有“抱团”走出去才能更容易获得国家支持和国外市场的认可。“结合国外地区的文化、气候、现有资源等特点,以环保、节能、高效为核心理念,生产出更加适合于当地实际需要的装备与产品,提升当地的建材工业制造水平,才能实现我国建材工业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近期我国双边及多边产能合作主要成果概览
 
      哈萨克斯坦
 
      自2014年底,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已达成涉及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化工、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的52个产能合作项目,总金额超过240亿美元。
 
      比利时
 
      2015年6月,李克强总理访问比利时期间,中比签署包括互联互通、金融、通讯、微电子、教育等在内的12项双边合作文件,金额超过180亿美元。
 
      法国
 
      2015年6月,中法签署了《开发第三方市场合作协议》,两国将在核电、高铁等领域开展第三方合作。
 
      拉丁美洲国家
 
      2015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期间,提出中拉产能合作“3×3”模式,侧重装备制造业和基础设施领域,中方专设300亿美元中拉产能合作专项基金。
    
      马来西亚
 
      2015年11月,李克强总理访问马来西亚,积极探讨开展马来西亚——新加坡高铁建设、马来西亚南部铁路建设和中马港口联盟等合作。
    
      非盟
 
      2015年1月,中国与非盟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共同推进在铁路网、公路网、区域航空网和工业化领域的“三网一化”合作;2016年1月,首期100亿美元的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启动运行。
    
      欧盟
 
      2015年6月,第17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宣布将对接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欧洲投资计划,建立中欧共同投资基金及中欧互联互通平台,推进中欧产能合作。
    
      东盟
 
      中国与东盟已就产能合作达成多项共识:2015年11月,李克强总理出席第18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宣布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并力争在2016年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
    
      中东欧
 
      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16+1)于2012年启动,中国与中东欧16国基础设施合作不断加强,未来将重点打造产能合作新样板。
 
      部分发达国家
 
      中国已与韩国、英国、西班牙、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就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达成重要共识。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
Copyright 2007-2025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5037132号-1
电话:010-57159706 传真:010-88372048 联系我们:glass@gl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