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制约增强,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大
?。ㄒ唬┪夜壳捌桨宀AЫ谀芗跖畔肿醇按嬖诘耐怀鑫侍?/div>
近年来通过严格管理及采取各项节能减排措施,平板玻璃能耗显著降低,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也取得一定进步。2000年以前浮法熔窑热耗为1800~1900千卡/公斤玻璃液,目前熔窑热耗水平可达1300~1400千卡/公斤玻璃液,平均降低20~30%??⒉⒂τ昧擞嗳确⒌纭⑷跞忌?、烟气治理等节能减排新技术。但距现时政策及标准要求仍存有较大差距。
其主要问题是:
1.燃料结构不合理
按照产业政策要求,平板玻璃燃料应采用清洁能源和高热值燃料。目前国际上大多以天然气为燃料,部分采用重油;我国目前使用燃料品种较为复杂,特别是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用石油焦、煤气及煤焦油等高污染劣质燃料。
采用劣质燃料,一是影响产品质量。玻璃熔制的特点是燃料与原料直接接触,燃烧残留物对产品质量影响大。由于其热值低、燃烧残留物多,造成玻璃微缺陷较多。如存有气泡、夹杂物等影响深加工的缺陷;产品质量稳定性差;光学变形、斑马角偏低。不能满足高端产品和深加工对原片的要求。特别是石油焦中含有少量重金属,对窑体侵蚀严重,残留在玻璃中的重金属会导致钢化玻璃“自爆”。
二是对环境污染严重。采用石油焦、原煤等燃料,碳排放强度是天然气的2倍,而且大多又未采取治理措施。在未经治理情况下SO2、NOX初始排放浓度均在2000mg/NM3以上,高出标准3~5倍;颗粒物排放在200~400mg/NM3左右,而标准规定为50mg/NM3,超标4~8倍。
以一条600t/d规模浮法线为例(按GB21340标准中能耗水平)对比测算(见表9),可以看出,采用煤气作燃料的能源消耗明显高于采用天然气,而且污染物排放较严重。
2.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节能减排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此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三批)》、《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信部规[2011]513号)等。针对玻璃行业节能减排出台了《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和《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但在执行过程中始终存在监督检查不力、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
一是相关政策法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仅起到鼓励和引导的作用,缺乏强制性。尚未树立全过程实施、全行业参与的发展理念,企业片面追求低成本;政策措施针对性不强,加之地方?;ひ蛩兀贾录喽郊觳椴涣?,政策标准执行力度不够。
二是标准的先进性还有待提高。于2011年10月1日开始执行的《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3-2011)加大了SOX、NOX排放的限制,是迄今为止玻璃行业最为严格的环保标准。然而,与国际先进标准相比,仍有许多改进的空间,需要进一步降低粉尘、SOX、NOX排放,增加NH3、CO、重金属的排放要求。
(二)发展趋势及意见建议
当前“绿色环保”和“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2013年8月和9月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意见》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0月6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文件)。目前大气污染防治和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力度在不断加大,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环保治理、结构调整等多重压力,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污染物排放标准从今年1月1日起,现有企业要严格执行2011年标准的“新建线要求”,即颗粒物50mg/Nm3,SO2400mg/Nm3,NOx700mg/NM3。同时执行力度不断加大,各地纷纷出重拳治霾。
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1.对平板玻璃燃料使用应做出强制性规定——淘汰劣质燃料,鼓励使用清洁能源。
根据产业政策要求,平板玻璃制造业应采用清洁能源和高热值燃料(天然气或重油),严禁使用石油焦、煤、煤焦油等高污染的劣质燃料,确保排放达标。
2.强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的执行力度。
生产企业都要安装IC卡,与地方环保部门联网,对排放浓度和总量实施全方位、全时段监控,通过环保实施监测,对不达标的企业要坚决停下来,进行整顿,直到达标。杜绝地方?;ぃ细裨鹑巫肪恐贫?。加大执行《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平板玻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的力度。
3.鼓励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
对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含全氧燃烧、脱硫除尘、脱销、余热发电等)的生产线给予相应鼓励和扶持政策。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二代浮法”创新研发
(一)行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平板玻璃行业属传统产业,当前产能严重过剩,又受到环境、信贷等各方面的限制与制约,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目前普通浮法玻璃过剩,而Low-E玻璃使用比例不足10%,同时精细玻璃、特种玻璃还需进口。当前行业面临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节能减排的关键时期,要在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扩大应用领域,以及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做出努力。一方面要创新提升传统产业,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新型玻璃。
(二)大力促进“二代浮法”创新研发
我国是世界平板玻璃第一生产大国,占全球总量55%以上,年耗能1000多万吨标准煤。庞大的产业,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在国家产业政策中备受关注。
进入2011年以后,随着新增产能的连续释放,以及市场趋缓,房地产萎缩和国家抽紧银根等多重压力,平板玻璃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目前平板玻璃总产能超过12亿重箱,产能利用率不足70%。
在当前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不能再走规模扩张的老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是行业减负解困的唯一出路。过去更多是考虑速度和量的增加,未来主要考虑质量和效益,实现“从数量到质量,速度到效益”的转变。变革创新的支撑点和抓手就是实施“第二代”。
中国建材联合会和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为了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行业发展,拟凝聚全行业智慧和力量,在“第一代”浮法技术基础上组织和推动“第二代浮法玻璃技术装备创新和研发”。
“第二代浮法玻璃创新研发”是在行业发展处于重要转折期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了行业摆脱困境、创新提升、超越引领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玻璃行业在产品质量、品种、节能减排以及智能化运行和管理等方面,较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产品同质化倾向较严重,尚不能稳定生产汽车前风挡用优质浮法玻璃和电子工业用超薄玻璃。通过实施“第二代浮法玻璃技术装备创新研发”使我国玻璃工业由追赶和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向实现“超越、引领”迈进。
“第一代”主要基于成型方法和工艺技术的突破,而“第二代”则代表着浮法生产全过程先进技术的集成和创新、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实施全方位的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技术,是名副其实的系统工程。
发展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技术要贯彻乔龙德会长提出的“一个目标、二个升级、三个飞跃”总目标。一个目标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二个升级即浮法玻璃行业整体技术与装备水平的全面升级,浮法玻璃产品质量和品种功能全面升级;三个飞跃即实现节能减排指标、经济技术指标、信息化管理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体分解为:产品质量、玻璃品种、装备提升、智能化运行、节能减排、劳动生产率、原料优化、产业化示范八大目标;51个具体攻关项目,目前已分解落实到相关单位。各单位应集中力量统筹安排,确保在2016年底之前全部完成。
(三)发展新兴产业及新型玻璃势在必行
2010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3年10月又发布了“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在清理违规项目的同时,鼓励发展优质浮法玻璃和多功能产品,促进玻璃原片生产与深加工一体化,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和新型玻璃。
所谓“新型玻璃”是在化学成份、生产工艺、加工技术等方面不同于传统Na-Ca-Si浮法玻璃。使其性能得到明显提升,从而拓展新的应用领域。比如电子信息产业用超薄玻璃,太阳能产业用超白玻璃,以及节能环保产业用Low-E玻璃、电致变色玻璃等都属新型玻璃范畴,应从政策上促进和鼓励其发展,是目前行业和企业关注的重点,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潜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