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中国市场,李赛克机械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去年也经历了架构重组。1983年首次接触中国市场,1999年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2001年和2003年进行了机械及玻璃生产工厂的建设投资……2015年,前CEO乔驰先生的离任让众多业内人士感到惊讶;新的销售总经理崔志卿的加入,又让人多了一份期待。架构重组对于公司发展有何影响,LiSEC在中国市场将如何继续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第27届中国玻璃展上采访了李赛克机械贸易(上海)有限公司CEO马库斯·本胡勃(Markus Bernhuber)先生。
重组仍在进行中
记者:今年1月1日,公司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客户发了一份新年贺词,其中提到,2015年对于LiSEC而言是非同寻常的一个年度。在这一年中,LiSEC经历了架构重组。重组之后,公司有了哪些变化?
马库斯·本胡勃:因为历史、商业的原因,LiSEC在2015年开始了一项新的战略调整,其中一项就是更新管理团队人员,部分销售、售后人员也因此离开了LiSEC公司。现在我们已经建立了新的销售和服务团队,迈入了新的征途。
我们非?;队碌南圩芫泶拗厩涞募尤搿R蛭辛诵峦哦尤嗽钡募尤?,才使得展会和一些其他重要的活动上,有强大后备力量的支持。我对现在的团队以及将来的计划都非常有信心。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的架构重组并非针对人员本身,而是基于整体战略调整的需要。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在重组的过程中,我们计划把LiSEC在上海的玻璃生产厂房卖掉,这也是重组计划的一部分。我们做出这样的决定,原始动机是将我们在玻璃生产上的利益分享给购买我们设备的客户,以避免在玻璃销售上的直接竞争,特别是处于当下的经济环境。但是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李赛克玻璃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目前的运营状况是健康的,所有的运营资金均来自营业所得和自有资本。
记者:架构重组导致人员有所变化,那重组之后的LiSEC又有哪些是不变的?
马库斯·本胡勃:LiSEC整体的重组计划现在并没有完成,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重组之后,有些东西不会变,比如我们为客户提供更好更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初衷。不过,LiSEC背后的意义已经改变了,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L代表Lifecycle(生命周期),I代表Innovation(创新),S代表Service(服务),E代表Experience(经验),C代表Competence(能力)。
我们在改变LiSEC的形象,赋予其新的定义,它的品牌定位不再是一个家族姓氏,而是具有了新的生命力。它不再代表一个人或某几个人,而是一个品牌,在它背后有数百名员工的努力。
产品更加多元化
记者:今年展会上带来了哪些新产品?
马库斯·本胡勃:这次展会我们带来了LiSEC新型钢化设备的3D打印模型,同时KSR磨边设备的基础部件也是第一次在中国展出,同时也推出了暖边间隔条等新产品。
展会是一个很重要的平台,中国玻璃展的影响力已经扩大到整个亚太区甚至更广。这次展会上,我们的马来西亚分公司、澳大利亚分公司、非洲分公司和意大利分公司的同事也来到了现场。展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对我们的销售团队来说,这是加强并稳固与客户关系的好机会。
记者:LiSEC中国公司前CEO PeterLisec也带着他新成立的李赛茨公司(LSC)参加了展会,有些观众不太清楚LiSEC与LSC的关系。
马库斯·本胡勃:LISEC是个全球性的品牌企业,LSC是PeterLisec私人运营的公司,他是LiSEC公司创始人PeterLisec的儿子,仅此而已。并且PeterLisec已经于2013年12月正式离开LiSEC集团。同样的,LiSEC与李赛茨之间也没有任何关系。
Peter之前在玻璃行业,他现在玻璃行业运营一家公司,但他做的所有事情都不涉及LiSEC。LiSEC现在是一个品牌,而不是个人私有的家族姓氏。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关注公司在未来的发展。
记者:在经历了中国玻璃深加工市场的黄金十年后,LiSEC将如何应对目前国内行业不景气带来的冲击?
马库斯·本胡勃:现在市场上比较推崇大板玻璃,LiSEC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我们目前已经能做出最长18米的中空玻璃。
LiSEC不只做中空线,它能提供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如钢化设备、切割设备、上片、下片、仓储系统及其他自动化设备等。我们对中国未来的市场非常有信心。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从整个行业来看,LiSEC是唯一一家可以提供玻璃深加工全方位解决方案的企业,包括设备、售后,以及软件。这也是我们有信心在中国市场走得更远的原因之一。